欢迎来访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招生网

机电工程系

机电工程系简介

来源: 审校: 发文时间:2020-06-30 点击数:

为适应行业快速发展形势以及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,机电工程系伴随着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的成立而组建。机电工程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工程造价、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,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、工程造价两个专科专业。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、专科生1070余人。我系现有专任教师65人,其中博士学位6人,在读博士6人,3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;教授6人,副教授12人;一级造价工程师4人,一级建造师2人,监理工程师1人,注册结构工程师1人,二级建造师10人;双师型教师14人,2人入选山东省创新教育导师库,10人获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学、课件以及信息化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。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,其中被SCI收录4篇,EI收录的4篇;被CSSCI收录3篇,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,参编教材10部,荣获批准国家专利10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,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7项、院级教科研项目17项。主持院级教改课题2项,其中重点1项。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1项。

建系伊始,我系确立了“立足聊城,面向冀鲁豫,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”的专业发展思路,贯彻以“学生中心,成果导向,持续改进”的教育理念,培养“厚基础、重实践、强能力”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。在办学过程中,我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探索教育教学规律,注重过程管理,强化质量监控,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,确立了15家校外实训、实习基地,建立校内数控编程、液压与气压、工程测量、可编程控制器(PLC)、机器人、数控机床实训室、机械原理、光机电一体化、电力拖动、金相、传感器、综合力学等专业实验室;沙盘、测量、模具、工程管理仿真等专业实训室和机械制造工艺学展示室;以及数电模电、电子电工、单片机等基础实验室。结合当前“新工科”的发展形式,确定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“智能+”为依托的智能制造、机械和电气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,将机械与电气融合智能制造,电气与造价融合智能建筑,在以上三个领域中摸索新工科融合发展的道路,做到实验、实训室的最高利用率。

为突出实践创新,我系专门成立工程技术创新创业孵化室,以专业技能比赛为突破口,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,做好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;教学与团建共发展,成立了机电工程系多种科技创新协会,面向机械类、智能类大赛的指导工作;成立了建筑协会,面向工程管理和造价类的各类大赛。各协会在机电工程系的领导下硕果累累。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共计10多种,获得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励总305人次共99项,其中,优秀奖8项。国家级二等奖1项,三等奖3项;省级一等奖8项,二等奖33项,三等奖46项。截止目前获奖资金达4万余元。

机电工程系团学工作欣欣向荣,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强烈,在学院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多项集体荣誉,如学院“运动会男子团体多年蝉联冠军”,学院“足球赛三连冠”、学院“篮球赛冠军”、学院“乒乓球赛冠军”、学院“羽毛球赛亚军”,学院歌咏比赛第一名;机电工程系多次被评为“教学管理先进单位”、“实践教学管理先进单位”;蝉联“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单位奖”;机电工程系团总支连续三年被学院授予“共青团学生工作先进单位”,寒暑假“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”、“基层团支部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”、“红旗团总支”荣誉称号。

长期以来,机电工程系形成了以“厚德、博学、强技、尚新”为标志的系文化,坚持以“学生为本,真诚服务”的管理理念,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,不断强化学生的成才意识、创新意识。自2012年有本科毕业生至今有190多人考上研究生,英语四、六级考试通过率在学院名列前茅,考研率、升本率、就业率居学院前列;大学生征兵工作、西部计划、基层公务员招录工作在全院尤为突出。今后我系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形成结构更加合理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教学和科研团队;进一步强化开放办学的意识,开发校企协同育人项目,积极打造新工科教学模式,加强与国内高校、同类院校的合作,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,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。

(数据更新时间:2022年6月)

上一条:工程造价(本科)

下一条:机电一体化技术(专科)

相关文章:

    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